最近推特被刷屏了,看到很多朋友靠「嘴撸」Huma 拿到了不小的空投。今天的文章我来尝试拆解一下所谓的 InfoFi,看看是什么造就了它,它又改变了什么。随着 Kaito 的诞生、火爆,到今天,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场范式转移正在 Web3 世界内部发生。
在这场转移中,「嘴撸」空投从边缘行为变成主流参与通道;「信息产出」从内容创作变成行业身份构建的关键要素;而「叙事能力」则正在接管「使用行为」在空投体系中的统治地位。这一切指向同一个趋势:注意力结构正在重构,信息行为正在被金融化,共识正在变成可以制造的资源。
InfoFi 是「Information Finance」的缩写,中文可称为「资讯金融」。这类平台的核心在于:
与其说 InfoFi 是一种产品,不如说它是一个新类别,一种融合了资讯搜寻、财务分析、自然语言对话的新型态金融基础建设。
举个例子,当你想了解「以太坊的 Layer 2 发展现况」,你可以用 InfoFi 工具输入自然语言提问,平台会自动整合 Twitter 上的讨论、GitHub 上的开发活动、新闻稿、链上数据、甚至 DAO 的治理讨论,并生成一份摘要与推荐行动。
传统的搜寻引擎(像 Google)或数据平台(如 CoinMarketCap、Etherscan)在 Web3 世界中有几个明显的限制:
- 资讯分散:Twitter、Mirror、Discord、GitHub、链上活动… 都分布在不同平台
- 难以使用:Dune、Etherscan 等工具虽强大,但需要技术门槛
- 缺乏整合:没有一个地方能「用一句话」查到所有相关内容
InfoFi 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生。它的核心价值在于「资讯即服务」,让每个用户都能用语言提问、AI 理解、平台整合数据并即时回应。
以下是 InfoFi 工具常见的核心功能:
多模态数据整合InfoFi 将链上数据(如钱包交易、合约互动)与链下内容(如新闻、社群贴文、GitHub 更新)结合,形成丰富的资料来源网络。
自然语言搜寻你可以直接问:「什麽是最火的 restaking 项目?」、「哪些 DAO 在投票?」或「有哪些 LSD 项目表现最佳?」平台会理解问题意图,并从各资料来源生成整理后的答案。
实时资讯摘要不必等分析报告或一週一次的信件,平台会自动在社群讨论热度提升或链上交易异常时提醒你。
个人 AI 助理某些平台甚至让你连结钱包,拥有专属 AI 助理,它能追踪钱包动态、整理关注项目的新闻、甚至代为撰写研究报告。
Kaito 是目前 InfoFi 领域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。它被誉为「Web3 的 Google + Bloomberg Terminal」,目标是打造加密世界的资讯搜寻与智慧研究入口。
Kaito 的核心功能如下:
1. Web3 统一搜寻引擎Kaito 整合了超过 50 个数据来源,包括 Twitter、Discord、Medium、Mirror、GitHub、新闻网站与链上活动。只要输入关键字(如 “EigenLayer”),它会以时间轴或主题关联显示所有相关资讯。
2. 知识图谱与主题聚合平台不仅呈现单篇文章,而是会自动建立一个「知识地图」,展示相关人物(KOL)、话题、社群与链上互动。例如输入 “Restaking”,会连结到 EigenLayer、AVS、相关钱包与项目开发进度。
3. AI 研究报告生成功能你可以请 Kaito 帮你撰写:「比较 zkSync 与 Scroll」或「预测 LSD 赛道的潜力项目」。平台会整合最新的社群与技术资料,生成可读性高的投资备忘录。
4. 个人化 AI 助理Kaito 的 AI 助理能根据你的钱包活动与关注项目提供定制化建议,例如:
5. 机构级功能对于对冲基金与加密 VC,Kaito 提供类似 Bloomberg Terminal 的功能,如代币筛选、叙事热度仪表板、自定义追踪报告等。
1. 提前发掘叙事与 Alpha
搜寻 “Modular DAOs”,你会看到:
- 开发者在 Mirror 的文章
- Twitter 上的早期讨论
- 与此叙事相关的空投预测或代币累积活动
2. Airdrop 空投猎人必备
搜寻 “StarkNet 空投任务”,平台可能显示:
- Github 任务指南
- Discord 上的快照说明
- Twitter 上用户成功认领心得
帮助你更快完成任务并把握机会。
3. 个人投资管理
连结钱包后,你可以问:「我目前投资中哪些项目在亏损?有何新进展?」AI 会分析你的代币持仓与相关新闻更新,自动摘要。
4. VC / 研究机构分析
分析 “Real World Assets(RWA)” 叙事,平台会统整:
- 社群声量走势
- 链上资金流向
- 技术开发活跃度
- 投资机构持仓资料
如果把 InfoFi 看作一种机制设计,它的逻辑基座来自三个维度:
传统空投靠交互行为衡量「早期价值」。而 InfoFi 认为:信息行为本身就是共识生成的起点。每一条推文、每一次 meme、每一次观点输出,都是对共识的写入,是在制造未来的市场记忆。
链上地址是匿名的,但社交行为不是。InfoFi 将链下身份、表达方式、社交触达能力,与链上地址绑定,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人格特征的影响力权重体系。
这让空投分发的「投准率」更高,脱离了「交互即用户」的旧思维。
项目上线节点与社交舆论高 潮高度耦合,等于用空投撬动早期热度,引爆注意力红利窗口,形成流动性支点。在这个结构中,「嘴撸」不再是廉价行为,而是对加密共识逻辑的深度契合。让我们说得再直白一点:嘴撸,是信息时代的原生挖矿模式。
· 在 PoS 中,资本是一种抵押;
· 在 InfoFi 中,影响力就是一种「抵押品」。
在「嘴撸」逻辑中,你抵押的是你的身份、你的观点、你为一个项目发声的社交风险,这与传统参与方式没有本质区别,甚至在前期要承担更大的成本(你要理解项目、产出内容、承担言论风险),是完整的价值创造路径。当链上行为被机制化、脚本化之后,嘴巴成了唯一仍带有人格温度的输入口。这也是为什么嘴撸者能获得 InfoFi 机制的倾斜,因为他们提供的是不可被合约伪造的社交信任。
当然,如今也出现了大量用 AI 洗稿撸空投的现象,复制内容、伪装观点、批量生成内容农场。这是 InfoFi 项目方需要通过模型优化、身份识别机制来解决的问题。
但就像 Web2 SEO 时代一样,即便是「站群」、「内容农场」也在为某种分发目标服务,它们不破坏系统,只推动系统进一步进化。
让我们把社交媒体与另一个直接触达用户的基础设施做对比。钱包是冷启动层,社交是热启动层。钱包代表「操作权」,社交代表「话语权」。在这个信息优先、资产滞后的结构中,所有早期用户都被迫成为「内容分发节点」。你不是在推广项目,你是在为项目的代币释放制造「共识空气层」,这种空气层不是虚无的,它是一种信息摩擦力,为资本流动提供合法性。
InfoFi 正是在构建一个机制:谁能为我创造更大的社交摩擦面,我就把更多筹 码给谁。在这种结构下,「嘴撸」不是投机取巧,而是社交共识机制的专业参与入口。这是信息作为金融资产参与生产关系的标志。嘴撸空投的快速发展,是叙事本身成为产品的表现。项目在构建叙事,用户在参与叙事,平台在识别叙事,代币在承载叙事。在这个链上社会里,叙事比产品早上线,内容比代码更快流动。InfoFi 是加密世界对注意力金融化的正统回应,嘴撸是其中一个天然的参与方式,而非灰色地带。如果使用是参与的证明,那么信息表达是信任的证明。如果流动性是市场的命脉,那么社交声量是这条命脉的源头。
虽然 InfoFi 发展迅速,但仍面临几个挑战:
未来可能看到的发展包括:
InfoFi 为我们开启了一种全新的 Web3 资讯交互方式。它不只是搜寻引擎,更是智慧金融的「操作系统」。在加密世界愈加複杂与资讯爆炸的时代,谁能掌握资讯、谁就能抢得先机。
无论你是空投猎人、DeFi 投资者、DAO 成员,或是机构研究员,InfoFi 工具如 Kaito 都能让你在资讯海洋中一目了然、迅速行动。
到此这篇关于Web3的新概念InfoFi是什么?InfoFi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分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,更多相关InfoFi内容请搜索开拓者奇点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,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开拓者奇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