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币圈人」、「炒币仔」到底长什么样子?
总是盯着萤幕看币价,追踪最新推文,有赚钱机会就冲,上涨就是正义,下跌就是放屁,社群媒体上最积极留言的帐号们能否反映币圈人真实样貌?或其实他们只是比较常发言的极小众?
币圈知名梗图人物:Wojak
今年年初,由《全国加密货币协会》(National Crypto Association) 委托美国老牌市调公司《哈里斯民调》(The Harris Poll) 进行一场大调查,调查涵盖54000 位美国人,其中包含超过10000 名加密货币持有者,这是至今针对加密货币持有者最大规模的调查之一。
藉由这份调查报告,我们能回答以下问题:加密货币现在到底有多普及?是谁在用?为什么要用?用来干嘛?对未来的期望是什么?
更进一步思考,这其实也不只是一份加密货币使用者调查报告,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现代人如何看待金钱、科技与生活。虽然调查对象是美国人,而对身处台湾的我们而言,依然有许多启发。
错,每五个美国成年人就有一个已持币
报告指出,每五个就有一个,高达21% 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某种形式的加密货币,换算下来美国约有5500 万人持有加密货币。这已经不是某种小众市场,只属于科技或金融宅男的边缘兴趣,而是一个庞大族群。
又错。
加密货币持有者年龄分布:以25~34 / 35~44 为主要族群,但高于55 岁的也有15% 近900 万人。
加密货币持有者性别比例:虽以男性为多,但女性占31%,男女比约二比一。
加密货币持有者收入状况:美国年收中位数约落于75K,但调查中加密货币持有者中有74% 年收入高于75K,就整体而言,美国加密货币持有者的收入水准高于全国平均。
加密货币持有者实际持有加密资产规模分布:虽然整体族群收入水准高于全国平均,不表示大家就买很多币;40% 的持有者加密资产低于5000 美元,如果你持币超过10 万美,在美国就已经是排名前14% 的币圈富人。
虽然币圈持有者依然有些特性,例如较年轻、男多于女、收入较高,但整体而言分布已颇为广泛,遍布各年龄层、各收入水准,性别比例也没有想像中的极端,所谓「币圈人」已经愈来愈不是一种特定族群,而是遍布各处、随处可见的一般人。
对一半
实际触发第一次入场的理由:
最有影响力的依然是亲友,以及科技本身,传统金融财务顾问的入圈影响力跟币圈社群一样,手把手教学内容还是有用的,能发挥几乎等于大人物入场的同等推坑效果。
既然有那么多人是因为投资需求而进圈,我们可能以为多数人买币就是为了交易赚钱致富,但报告揭示了另一面:
有高达39% 的持币者,用加密货币来购物。
加密货币有很多实际用途,例如购物、买卖NFT、玩去中心化游戏、商业上使用加密货币付款、家人之间转帐也是常见用途(31%)。
美国目前加密货币支付的普及率确实提升中,愈来愈多机构推出加密货币支付卡,能将加密货币及时转换成法币,用来支付商家付款,预期支付相关的PayFi 也将是未来重点赛道之一。
不过投资依然是最主要用途,52% 使用者表示最感兴趣的是使用加密货币投资未来,尤其针对未来2-3 年内的财务规划。 2-3 年,对币圈周期而言应该已经能算是中长期投资,非短期投机炒币。
96% 持有者每年至少一次使用加密货币购物。
错,76% 觉得加密货币对生活带来正向影响
加密货币为生活带来哪些正向影响?
错,最大关键是没钱
尽管有75% 受访者对加密诈 骗或资安风险表示担心,但实际上只有3% 真的遇过负面经验。而在众多阻碍因素中,最多人提到的反而是:
错,他们渴望学习,但不想看「币圈行话」
高达40% 受访者每天都会关注加密货币相关资讯, 81% 的受访者表示「想更了解加密货币」,其中最想了解的包括:
最常用来获取知识的管道是:YouTube (60%)、主流媒体(40%),币圈更常用的Reddit、Discord 等反而比例较低。这表示有更多加密货币持有者依然选择传统管道来获取资讯,反映出相比于资讯速度,他们可能更想要「可信赖、能听懂的内容」。
99% 的加密货币持有者听过比特币,85% 的人买过或持有过比特币。
从这份史上最大规模的调查中可以看出,加密货币跟几年前已有非常大不同,已经不是少数人的小众游戏。 「币圈人」已经不只是深夜也开着交易所app 的那群人,也不只是总喊着「To the moon」、「Pump it」、「HODL」的那些推特上活跃帐号,而是来自各行各业、各年龄层、各种收入水准的一般人。
一开始可能是因为投资,对新科技的好奇,或被亲友推坑;他们不一定天天关注价格,却多数都渴望理解背后的技术与意义。
虽然这份调查来自美国,但对台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